搜索
ss

ABOUT US

关于PM真人

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PM真人朔门港吹过的那些风

PM真人朔门港吹过的那些风

PM真人  2023年腊月初二上午9点半,我开车准时抵达朔门古港遗址,抬头看见比我年长许多的张思聪、金城濠先生,便赶紧招呼:“你俫(们)真早!”   “早,早,天气真好!”   温州人经常讲“反话”,拖鞋说“鞋拖”、砧板说“板砧”、关灯说“灯关”……“吹风”实际上是“被风吹”的意思。朔,原义指北方。温州人说的“朔门”,是指市区望江东路一带,因为临江朝北,冬天的风特别冷。但是,今天即使“吹风”我也要来,难得有机会亲眼看看从小走到大的朔门镂(挖)出的宝贝是“訾那恁(怎么样)”的。   眼前的朔门,愔愔静静(静悄悄),听不到杂七杂八的汽笛。几个挖掘坑里有码头台阶、沉船残骸、瓷器碎片等。一眼过去,才晓得地下埋藏的也是人间烟火。眙眙(看看)这些上千年的码头遗迹,我觉得有些熟悉亲切。这还真应了一句谚语,不能把“朔门港只当阴沟渎”。   为我们作介绍的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总工伍显军,对着喇叭高喊“欢迎各位的到来”。从他黝黑泛红的脸庞可以感受野外考古的艰辛。   “朔门古港遗址入选‘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’,它不是以年代取胜,而是以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重要意义取胜。”从伍显军的话语里,不难听出兴奋与自豪。   为解决拥堵问题,温州于2021年开挖望江路,准备建一条下沉式通道,施工中意外发现“千年古港”,“镂路镂出宝贝”引起轰动。   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,提高了温州的历史地位和地域文化影响力。据伍显军介绍,朔门古港遗址规模比较大,形成了集城市、港口、航道航标于一体的完整体系,填补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类遗址的空白。目前“圈”起来的面积约有10公顷。他指着港口复原图说,过去的温州,港城一体,规划合理。“这次共发现九座码头,在全国是唯一的,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。”700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,三个区域九座码头,两座北宋码头在瓮城,水门这边也有两座,主要是客运码头,中间主要是货运码头。还有干栏式建筑和瓷片堆积层,反映了当年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。除了这些遗迹,目前已有4500件左右的文物出土,绝大部分是瓷器,其中一半是龙泉窑瓷器,另外还有两宋时期的瓯窑、建窑以及景德镇等全国各地20多个窑口的瓷器。这么多的瓷器在温州出土,足以证明温州是当时的货物集散地。   几千年的古代史,封存了多少秘密,谁也说不清楚。有缘发现古代遗迹并加以保护展示,对现实对历史都有意义。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,坐实了温州“千年商港”的地位,于温州、温州人无疑是一种荣耀和光彩。   朔门港,是我记忆的码头。阿大(父亲)是楠溪人,我出生时,他早已在市区定居,但娘娘(奶奶)还在老家,阿大一年总会回几趟老家。如今开车仅40分钟的路程,那时得花一天时间。记忆中我最早一次回老家时,还没读小学。那天,天没亮就被阿大叫醒,跟着来到安澜亭。船埠头乱糟糟的,人挤人,轮船一大排,如果不留心很容易坐错。进入船舱,阿大再三吩咐,“站好握牢坚”。随着“突突”声响起,轮船离开码头,摇摇摆摆前行。到了清水埠,坐上长途车,一路上不是山崖就是悬崖,吓得我不敢看窗外。上坡时汽车吃力地发出“咕咕”声,下坡时石头子儿弹到车上“啪啪”响。开到三角岩、九丈,乘客和汽车要分别上竹排过渡到对岸。到了站点下来,还要步行10多里山路才到老家。哎,从朔门头到下烘头,天都黑了,好在这样的经历不再有了。   朔门港,曾是苦难的见证。阿大16岁离开楠溪谋生,先在七都教书,后被骗到南京当兵,辗转回永嘉参加地下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组织上派他到温州水木石小学(建设小学前身)任教导主任。1957年蒙冤。后来为了生计,阿大每天挑着六七十斤重的酱油担,从朔门港坐渡船到江北叫卖。后来,阿大学会修马达、修电瓶技术,在邻近朔门的上岸街一家街办工场当“老司头”。阿大生性豪爽,结识了好多渔民朋友。他们不仅照顾阿大的修理“生意”,出海归来时还常常送带鱼、海蜇等水产。   朔门港,是我童年的港湾。小时候家里穷,我上不起幼儿园,成了父母的“跟班”。阿妳(阿妈)在龙泉巷人民化工厂工作,经常三班倒。我时常跟着阿大,看他和徒弟们拆马达、绕漆包线、削槽棒、浇“万里丝”(树脂漆)。当时,朔门比上岸街闹热许多,南北货、杂货铺、点心店、香烟摊、手工作坊一间接一间,船上用的缆绳渔网,屋里用的畚斗扫帚,读书用的铅笔簿儿,炊虾白鲞,红枣北枣,吃的用的都有。这些对我这个穷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,我经常溜到朔门头东看看西看看,但也仅此而已,因为兜里没有零花钱。阿大晓得了常怪我“又去朔门吹风”。当然,阿大也曾带我从朔门坐船到罗浮、灵昆等地访友、做生活(修理马达)。印象比较深的是从朔门乘船到江北看“划龙船”,吃了东家吃西家,真爽。据说,当地风俗是酒越多越好,客人越多越自豪。温州人常讲“酒好摆,客难请”,如此说来,走去吃酒也是“捧场”吧。   朔门港,是我回归的航标。1981年我参军时,从温州出远门大多要去上海中转。10月25日上午,我在朔门码头登上“繁新”轮离开温州,开始3年军旅生涯。那天,码头上人头攒动,有的不停抹泪,有的挥着手绢,有的抬头踮脚……站在船舷俯瞰离别场景,我也不禁泪眼模糊。尽管40多年过去,此情此景难以忘记。   朔门港,潮涨潮落,船来船往,不知送走多少离乡的游子,也不知迎来多少靠泊的人们,恐怕只有任凭江水拍打的码头和独自呢喃东去的瓯江晓得……   凝望静卧的沉船残骸,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劫难将其长埋于此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民以食为天,若不是为了生活,何以至此?我不禁心生崇敬,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:意外来临之前,不停止前行的脚步,不放弃希望和梦想。   我回头看见古港码头排列有序的精美条石,突然想起当年道后老邻居“卖柴婆”的口头禅:“石板也有翻身之日,覅(不要)欺人太甚。”朔门港地底下的石板,被掩埋了上千年,今日真的翻了身。   走过冬天,春天不远。朔门港吹过的风,不知去往了何处。站在古港的风里,我感受着风的力量。但往事,并不随风。(瞿冬生)   注:文中“俫”(们)、“镂”(挖)、“訾那恁”(怎么样)、“愔愔静静”(静悄悄)、“眙”(看)、“覅”(不要)等都是温州方言用词。

相关新闻

上一页
1

CONTACT 

联系方式

温州巿平阳县万全轻工基地家具园兴阳路18号

MESSAGE

在线留言

留言应用名称:
客户留言
描述:
验证码

©PM真人(中国)有限公司   粤ICP备9647992781号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温州